我的老师在湖大⑥ | 李军:1700小时“酿制”“夜间课堂”
在给同学们上课的李军
“夜间课堂”的开设
“夜间课堂”的开设,源于一次失败的保研面试经历。
2015年,李军收到了自己课堂上一名“活跃”份子的信息。她叫朱霞(化名),在李军看来是一名对数学热爱且有天赋的学生。然而朱霞在南开大学进行保研面试的时候,却明显感觉自己表现得不如竞争对手——自己的高中同学,而这名高中同学的高考成绩以及就读的大学,都不如自己。这样一条短信,“刺痛”了李军:“我真的不想让学生,以后再有这样的受挫!”
李军仔细观察分析后发现,很多学生的专业训练有缺陷,需要从大一就引导他们形成一个好的专业学习习惯。
从此,李军开始义务为学生补习,“夜间课堂”开始点灯上课。
李军的教案
“量身定制”教学方式
“夜间课堂”里既有“大锅饭”,也会“开小灶”。
李军会让学生拿着专业教材上台讲课,自己在台下学习,并提问引导学生步步深入。对不同的学生,他会“私人定制”:学生在考研过程中,选定了代数学方向的导师,李军就和另一位老师王岁杰一起,给她“量身定制”,推荐了一本更“高阶”的研究生专业教材;对专业基础差一点的同学,他就会给学生分析试卷、讲解习题。
“我的收获,就是离你们更近”
在一次“夜间课堂”组织的讨论班上,一名学生拿着专业教材在讲台上讲,但台下的李军发现这名学生明显准备得不充分,他很不满意。点评过后,李军万万没想到,学生居然冲出了教室。追出去的李军,和学生一起,站在四楼的露台上,淋着雨,听学生分享个人的故事,一个多小时的交心,他觉得自己和学生越来越近。
李军在办公室
“我的收获,就是离你们更近。”李军说,作为一名教师,他不希望自己和学生就是在教室里的几面之缘,甚至一面之缘。“我希望我能在他们的求学生涯中留下痕迹,让他们感受到我的重要性,这就是我对自身价值的最大认同。”
传递数学之美
李军不讲段子,不开玩笑,他的课堂,很纯粹。
偶尔,他也会在课堂上“受伤”。在2017年开设的高等代数的习题课上,他认真地给大家讲例子、做示范,但通过课堂互动他发现,自己想让学生接收到的信息,学生并没有接收到,他很失落。
直到感恩节,他收到了学生的“漂流瓶”,里面写满了学生想要说的话。当他一张一张拆开纸条,他觉得那可能是自己职业生涯中最幸福的时刻。
“数学是很美妙、很‘漂亮’的。你会发现,在数学的世界,很多复杂问题都能找到一种方式,很巧妙的解决,这个时候,该多有成就感啊!”
在“夜间课堂”,李军极力传递的,就是这种数学之美。
来源 / 宣传部
记者 / 李妍蓉
编辑 / 莫文慧
我的老师在湖大④ | 彭国强:如兄如父 和学生共同成长的19年